| 中心简介
高性能数据计算系统与理论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软件与理论、安全防护技术以及其在重要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支撑技术研究。
| 研究团队
研究中心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及讲师9人。研究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青年千人、广东省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等高端人才。
| 研究中心主任
陈国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现任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1938年6月生于安徽省颍上县,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与计算仪器专业。
陈国良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等。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被国内外广泛引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利部大禹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共20余项,并获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中亚贡献奖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以及安徽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所带领的“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多年来,陈国良院士围绕着并行算法的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算法理论-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应用”一套完整的并行算法学科体系,提出了“并行机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一体化的并行计算研究方法,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营造了我国并行算法类的科研和教学基地,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是我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陈国良 院士
|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基于开放技术的可信多路高端计算系统,强调“开放”,而不强调国产,转变原来龙芯的思路,从自主转向到“可控可信”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的高端计算存储系统,紧跟“大数据 / 深度学习” 动向,在 GPU 之外探索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应用研究。
| 研究成果
研究中心成功研制了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的KD、SD 系列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使得深圳大学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有能力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校之一。研究所拥有包括“深超-21C”超级计算机、全国产化万亿次个人高性能计算机深大SD-1、SD-2、SD-30,IBM Z-10系统、长城CPU+GPU高性能服务器等总价值近亿元的科研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先进平台。中心近五年来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计算、存储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领域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例如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AD、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等)上发表了近百篇高水平论文,研究水平与国际同步。通过高性能计算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获得教育部201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一等奖(第一名)。
全国产大数据一体机
全国产大数据一体机基于全国产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SD-70研发,底层采用龙芯+比特大陆AI芯片、使用全国产系统和支撑软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